光圈、快门、ISO,这三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是本章重点分享内容,他们既是曝光三剑客,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。
一、光圈
光圈的大小:不知道哪位衰神一开始就把光圈大小的标识给弄反了哈。我们口头说的大光圈、小光圈和相机上实际标识出来的数值是反着的,f16是小光圈,而f2.8则是大光圈,呵呵,先把这个给大家提醒了。摄影的人都晓得。后面提到的大,说的都是口头的这个意思哈。
光圈的两个作用:其一,控制进光量,光圈越大,进光量越大。因为光圈越大,在打开时,让光通过的面积更大哈,这点很好理解的。
关于光圈的最佳成像,有一个结论,我倒没去验证过,应该是对的哈,就是镜头最大光缩收缩2-3档。如我的105微距头,最大光圈是2.8,收缩2-3档就应该在3.5-4之间了。
光圈的第二个作用则是迷人的了:控制景深,这将在下章描述。
再提下恒定光圈镜头。所谓恒定光圈镜头,就是焦距越长,最大光圈值依然能够设在固定的较小的数值上,如尼康70-200mm F2.8G(恒定光圈头在标识时光圈时只有一个最大光圈的数值)的镜头,不管我们是在70端,还是200端,都可以设置F2.8的光圈。这种恒定光圈的镜头由于在不同的焦段下均拥有最大光圈,从而拥有大光圈进光多、虚化好的各种功效,因此,基本都属牛头。当然,价格也就难免让人思考了哈。各种廉价的镜头,如18-105/3.5-5.6(非恒定光圈头在标识时光圈会有一个范围)头,当你将焦距从18旋到105时,你会发觉,你的最大光圈已经变成了5.6了,因此3.5的光圈在105焦段是无法使用的。这就是恒定与不恒定的区别哈,好头与普通头的区别。
我的两个镜头,105微距头和70-200的大竹炮头,均属于2.8的恒定光圈镜头,算是尼家的好头行列了,因此,对于一般的天气,包括阴天,我基本上没遇到过光线的问题,大光圈足够应付了。105微头专拍花草和昆虫特写,其实拍特写时,用的光圈一般都不是2.8,而是在7-11之间,这是因为微距头景深浅的原因。另外,由于景深浅,也有时候,在拍很近的物体时,2.8的光圈也会跳到3.2去,用不了2.8,不过这种情况下,这些低于5.6的光圈实际没有啥区别的,虚化得一塌糊涂。当然,如果用105偶尔拍拍人,甚至拍拍微距、纪实、风光什么,2.8的光圈还是感觉很舒服的哈。不过,105的焦距加上是微距,也着实会让我们拍人或景时必须站很远很远了哈。
105微距头,站在金顶拍下面的山,白云深处有人家。
105微距头,拍美食,3.5的光圈,烤鱼滋滋冒着油,光斑很迷人,色泽很诱人。
二、快门
如果光圈是把进光孔开大开小来控制光线的进入的话,那快门就是通过控制进光孔的开关时间长短来控制光线的进入了。孔开得时间越长,自然光线就源源不断,进得越多了哈。快门速度的标识与实际的快慢是一致的,1/1250秒的快门比1/60秒的快门快,这是大家容易理解的,就不多说了。
快门越快,越会凝结高速的画面,如水滴。快门越慢,手持拍摄就越容易因抖动而导致画面模糊,个人能够承受的最慢快门速度因人而异哈,一般人在1/125秒手不容易抖,手稳的会低到1/60甚至1/30,但我想再继续慢,估计没人了哈。实际对于高手而言,除特殊情况外,一般他们即使手硬,也是谨慎优先的。
70-200头,f4.5,快门125,仅需要1/125秒,水滴就被呈现了。
还有一条通俗的理论,我倒没试过,估计是对的,对一般人而言,安全快门是你使用焦距的倒数。如你的焦距是60,你的快门速度不应该低于1/60秒。
多拍,多用长焦镜头、甚至带着闪光灯拍,其实这些都是提升我们拍照稳定性的基本因素,要练就铁手功,没有大量的训练是不行的哈,用长焦甚至装上灯,就像我们练跑步时系上沙袋一样,当我经常用了长焦后,换回单一的微距头,我发觉手上轻得不可言语。练习吧,各位,为铁手努力,将我们的安全快门尽可能变慢。
快门也有第二个作用,和光圈一样,同样是迷人的,属于单反独有的魅力,那就是慢门。快门速度慢到一定程度时,移动的物体会在不同的位置点上将光线投射到相机里重复成像,让水流形成丝滑的效果,让云彩变成绸缎,让摇摆的花儿形成动态的虚影,走路的人留下轨迹,汽车的灯光形成流动的光线……。一个较为实用的方法是你在夜间只想拍景时,把快门调得足够慢,架上脚架,你就不会担心如织的人流了,他们可能全部消失了,偶尔流下浅浅的轨迹而已。当然,在白天,这是不行的,快门慢了,光圈就要小了,足够慢只能导致过曝哈,除非你使用黑卡之类的玩意人为将白天变成夜晚。至于慢门如何慢,才会有什么特定的效果,不是我讲的重点,生态摄影中我是很少用到的,风光摄影会常见。
早期拍的,腾龙28-75头,由于慢门,公交车的灯成了一条迷人的灯线
早期所拍,腾龙28-75头,放慢快门,让走路的人成影,去除杂物。
三、ISO。
ISO,感光度。用过胶卷的朋友都知道,胶卷是有不同的感光度的。数码相机的感光度同样是这个概念,只不过我们可以随时调整,而我们买胶卷时,感光度就已经固定了,无从选择。
优点:感光度是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。感光度越高,意味着对光线越敏感,那么相对较少的光线就可以带来相同的曝光。越低,则对光线越不敏感,相同的曝光就需要更多的光线。
缺点:当然,光线充足,不仅能够带来合适的曝光,更能带来更好的画质哈。所以,尽管将ISO调高可以在较暗光线下正常曝光的需要,但其弱点是致命的的哈,牺牲画质。越高的感光度,画面的噪点就越多了,这在我们放大画面时会清晰的发现。所以,ISO如果必要,一定要设置在相机的最低数值上。可惜我的D90最低是200,如果是100多好。
ISO对画质的影响,其实也与机器硬件密切相关了,一般而言,不追求最佳画质,又必须拍的情况下,800以下的感光度是能够被接受的。高端机型所谓拥有的功能就是在更高ISO情况下对画质的影响更小,所以如果你的确经常在暗光下拍摄,还是可以追求中高端相机的哈。一般人是不太会经常面临这样的情况的,偶尔遇到了嘛,要么用脚架,如果没脚架,就找有没有放相机的位置吧。如果找不到,算了,不拍了,估计这场景不会真让你就此一生后悔吧。
四、光圈、快门、ISO的关系。
这个关系是摄影的都必须要非常熟悉才行。我个人觉得对我们面对各种明暗环境时如何处理测光是相当重要的。
当我们面临一个场景,需要进行测光时,所需要的进光量实际是一个固定的数值,但这个数值则和相机的光圈、快门、ISO都有关系,准确的曝光值是固定的,而三者都是可以调整的,因此,必须此消彼长,才能保证总曝光的不变。
光圈与快门的关系:反向。光圈越大,进光量就越大,那快门开关的时间就越短,快门越快,这样进光量才会不变。
光圈与ISO的关系:反向。光圈越大,由于有充足的光线,ISO就可以保持越小,进光量不变。
快门与ISO的关系:正向。快门越快,说明进光量越小,则ISO需要加大来保证足够的感光度。
那么,相机对三者的判断是否有个顺序呢?这个我的经验不一定对哈,但对大家摄影没什么影响。我的理解是:光圈和快门实际上是先判断的,例如你使用光圈优先(A/AV)模式拍摄,当你确定了光圈时,相机就会来确定快门速度,这时光圈在前,快门的判断在后。而当你使用快门优先(S/TV)拍摄时,则是先快门,后光圈了。
ISO这个东东应该有两种情况:一是作为基础因素。因为ISO在相机里一般不轻易动的,而且没特殊环境,都会保持在最低值,除非你一不小心设置错了哈。相机一般是在将ISO作为考虑的底层因素,也就是ISO数据先确定的情况下,再来考虑光圈和快门。如在ISO为100的情况下,光圈是2.8,快门是1/250,那么假如上次你手工调了你的ISO为800的情况下,光圈是2.8的话,相机可能就把快门确定为1/1250这个更短值了。
上一种情况ISO是排在前面的。还有一种情况,ISO则是作为最后因素考虑的。相机里有个设置:ISO感光度设定。里面有个感觉度自动控制开关,如果我们打开的话。ISO的数值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是会自动发生变化的。上面所说的第一种情况其实是指在光线足够的情况下,当ISO确定后,系统根据光圈,能够确定出快门,保证测光的正确。而在光线不足,环境较暗的情况下,当ISO确定后,系统根据光圈2.8的数据,测出可能需要1/10的快门,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如果还想用手持拍摄,就只有一种办法了。将感光度设置打开,最慢快门设定为1/60秒。这时,系统一旦着判断所需要快门低于最小快门,就会触发ISO提升,将感光度提升到相机认为能够满足正常的曝光。提升的最大值是多少呢?是在感光度设中设置的最大感光度。如果到了这个感光度都还不够,那恭喜你,这次曝光是肯定欠曝了。
我们要解决问题,就只有动用脚架了。关掉ISO自动控制开关,架上脚架,让系统自动判断出快门速度,然后拍摄了。当然,这个快门速度是较慢的,因此我们只能用脚架。
以上因素我没有考虑到使用闪光灯哈。如果光线不足的情况下,我们用上闪光灯,那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,不过闪光灯的判断顺序我相信是和光圈、快门排在同一顺序的,ISO的地位不变,仍然:要么是基础,要么就是实在无奈情况下的调整。
本章结论:曝光实际上挺简单的,机器一般会自动判断的。但光圈、快门除了曝光作用外,其他与景深相关、慢门相关的控制则是我们选择哪种优先拍摄模式的基础。ISO可以救光线暗的急,但必须牺牲画质,因此,能不用就不用。光圈、快门、焦距、拍摄距离都影响着景深,进而直接影响我们画面呈现的虚实。画面如何虚实搭配,是创作的目标,而如何控制去实现目标,则与这些基本元素密不可分哈。
以上图文均来自POCO摄影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. 如遇侵权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!